引言
榆社县作为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县份,近年来在移民安置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榆社县移民安置区的建设与发展,揭示新家园梦想如何照进现实,开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移民安置区建设背景
榆社县积极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针对山区群众生存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移民安置工程。这些工程旨在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振兴。
移民安置区建设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榆社县投资260万元,新增绿化2200余平方米,新装太阳能路灯176盏,硬化路面3220平方米,铺设排水渠162米,新建公共卫生间1处,改造文化休闲广场10000余平米,有效提升了安置区的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配套:在各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实现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在安置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同时加强集中安置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出台《解决插花村搬迁群众“两头跑”问题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
产业就业扶持:榆社县以“抓产业、保就业、促增收”为主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增收,打造惠民社区梁峪村鑫浩丰肉牛养殖示范点,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增收。
社会融入与文化建设:榆社县在安置区周边发展设施农业、采摘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集图书阅览、科技讲座、游艺棋牌、乒乓球、台球、武术等文化活动项目于一体,丰富了搬迁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移民安置区治理模式
党建引领:榆社县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党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体,包联单位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共同参与的党建格局。
链条化治理:榆社县采取“链条式赋能”,构建起“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实现“一张网覆盖、一站式处理、一揽子解决”,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双向服务:榆社县坚持把稳就业、稳增收作为易地搬迁小区治理的首要任务,建好“一个平台”、用好“一个机制”、做好“六个一批”,同时做好“链条式创收”保障工作。
总结
榆社县移民安置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家园的梦想在榆社县得以照进现实,为搬迁群众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