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榆社县作为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县份,近年来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榆社县移民安置区的搬迁故事,揭示其背后的挑战与成果。

搬迁背景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曾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县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榆社县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搬迁过程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榆社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精准识别搬迁对象。通过反复核查,搬迁对象精准率达到100%。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户占总搬迁人数的86.2%,同步搬迁户占13.8%。

统筹兼顾确定搬迁方式

在充分尊重搬迁户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榆社县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和搬迁人口集中度等因素,确定了“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搬迁方式。

科学规划建设新区

榆社县按照“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城镇或工业园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的原则,兼顾学校、医疗、商业及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合理布局11个安置点。

挑战与应对

挑战一:搬迁过程中的阻力

在搬迁过程中,部分群众对搬迁政策存在误解,担心搬迁后生活水平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榆社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通过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群众了解搬迁政策的好处。

挑战二:搬迁后的就业问题

搬迁后,部分群众面临就业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榆社县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入驻安置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挑战三:社区治理

搬迁后,如何进行社区治理成为一大挑战。榆社县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吸纳物业企业负责人、社区民警和党员代表担任兼职委员,凝聚社区治理的多元力量。

成果与展望

成果

  1. 搬迁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2. 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 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展望

榆社县将继续关注移民安置区的发展,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