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是一个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区域。近年来,示范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本文将深入剖析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成功之道,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
1.1 鱼菜共生模式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依托鱼菜共生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与蔬果种植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鱼池上方的泡沫浮筏进行无土栽培,将蔬菜种植在水体循环系统中,同时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分。
1.2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鱼菜共生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经济效益方面,基地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采摘和销售番茄为主,随着发展,鲟鱼人工养殖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增效新路子
2.1 循环农业模式
阿拉善盟众鑫农牧循环发展实业有限公司以种植、养殖、繁育、屠宰、销售、交易、有机肥加工为主业,形成了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公司通过收购当地农民青贮玉米,为肉牛储藏优质干粮,同时将粪肥还田,增强土壤肥力。
2.2 示范引领,推广绿色种养循环
示范区高度重视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以养定种、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农牧互动的发展路子。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引导农户参与到粪污资源化回收利用、反哺土地、种植优质饲草料的闭环中来。
三、植树造林,共绘生态新画卷
3.1 义务植树活动
示范区在植树节期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干部职工、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共同栽下一株株苗木,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3.2 后期管护,提高造林质量
为确保新植树木的成活率,示范区加大后期管护工作力度。通过锄草、施肥、补植等措施,为新植林木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四、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4.1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示范区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契机,精心谋划用力、精准施策发力、精细落实聚力。通过强化领导、聚焦重点、精准研判等措施,积极探索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4.2 项目带动,实现双赢效果
示范区发挥项目引擎拉动效应,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完成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通过构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集体经济脉络,挖潜增效。
结论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之道在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