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吐鲁番,位于天山东部,是一个东西横置、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这里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形成了南、北两部分绿洲,造就了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吐鲁番回族移民瓜州的故事,成为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家园新篇,传承与融合的精彩故事。

迁居瓜州的背景

额敏和卓,维吾尔族贵族,吐鲁番历史上的统治者和精神领袖,也是吐鲁番回族移民瓜州的重要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额敏和卓率部归顺清朝,协助清军在吐鲁番屯田。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部出兵攻打鲁克沁(今鄯善县鲁克沁),额敏和卓闭城坚守四十天,直到清军援兵赶到解围。鉴于无力长期固守吐鲁番,为避免准噶尔的频繁侵扰之忧,雍正帝提出移避之计。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朝廷的统一调度下,额敏和卓率部九千余人迁居安西(今甘肃瓜州)垦荒种田并管理迁居事宜。

回民五堡的兴起

有关史料称这批维吾尔族移民为“回民”,他们在瓜州按原籍风俗修建了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当地汉民谓之“回民五堡”。同时,他们还修建了回民南渠、回民北渠及比栉渠、崇墉渠、千仓渠、万箱渠,开荒数千亩。这些举措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化传承与融合

在瓜州,吐鲁番回族移民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还与当地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如坎儿井、葡萄、哈密瓜、红枣、桑葚、杏等瓜果,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回族移民在瓜州的发展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吐鲁番局势好转后,额敏和卓率众从瓜州迁回原籍,在瓜州居留时间凡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间,回族移民在瓜州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他们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为瓜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吐鲁番回族移民瓜州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千里的家园新篇,传承与融合的精彩故事。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回族移民在瓜州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精神风貌。如今,瓜州已成为一个多民族共居、共融、共进的美丽家园,这段历史将继续传承下去,为瓜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