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全省第四大库区移民县。境内富水水库的建设,不仅为当地带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巨大效益,也见证了数万库区百姓负重攻坚、与贫困宣战的艰辛历程。本文将深入探讨通山富水水库移民政策,揭示文件背后的民生关怀与未来展望。

移民政策的背景与演变

背景介绍

1958年,大型水库富水水库动工。该水库96.5%的水面在通山,拥有湖面80平方公里和17亿立方米的库容,125公里主航道,是我省管第三大水库。在通山八个公社,将近县域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数万群众听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大局,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依依不舍踏上了移民搬迁之路。富水库区共淹没耕地62031亩,山林33012亩,逾6万移民全部由通山县一个县安置。

政策演变

从1985年设立国家库区建设基金,到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政策意见》,我国水库移民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为水库移民权益保障提供了新的里程碑。

文件背后的民生关怀

住房保障

通山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住房问题,通过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建设新房,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公路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批避险解困项目,共有3800余户移民乔迁新居。

产业发展

通山县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枇杷、油茶等产业,构建全产业链,带动移民致富。同时,通过实施项目,帮助移民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教育与医疗

通山县加大对移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移民子女受教育水平。同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移民医疗保障水平。

未来展望

乡村振兴

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促进移民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持续关注

各级政府要持续关注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移民的扶持力度,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结语

通山富水水库移民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水库移民的民生关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关注移民问题,为移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