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成功将大量贫困人口从偏远山区搬迁至移民新区,这不仅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更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贵州移民新区的就业新形势,揭示如何在家门口打造“金饭碗”。
一、移民新区就业现状
1. 就业率稳步提升
自“十三五”期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贵州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96.38万人,就业率达96.1%,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
2. 就业结构多元化
贵州移民新区通过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和培育帮扶车间等方式,形成了包括种植养殖、家政服务、水电工服务等多个就业领域的多元化结构。
二、就业新机遇
1. 零工市场的兴起
贵州推动零工市场向移民新区延伸服务,整合省外劳务协作站资源,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2. 帮扶车间的建立
贵州明确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吸纳难以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帮扶车间共1437个,吸纳就业16.5万人。
3. 产业园区项目的落地
随着产业园区项目的不断落地,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宽,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保障措施
1. 技能培训
贵州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许多群众成功转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搬迁群众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支持。
3. 社区服务
移民新区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法律咨询等服务。
四、案例分享
1. 零工市场助力就业
威宁县搬迁群众严美朝,通过零工市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提高了生活质量。
2. 帮扶车间成就“金饭碗”
黔东南州凯里市白午街道永联加工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五、结语
贵州移民新区通过不断创新就业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家门口的“金饭碗”。未来,随着移民新区的不断发展,更多搬迁群众将享受到就业带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