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珠江流域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建设不仅对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周边居民的移民安置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藤峡移民的范围以及移民们在搬迁后所经历的生活新变化。

移民范围

1. 地域覆盖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涉及的移民安置工作主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具体包括贵港市、来宾市、柳州市等3市的7个县(区、市)。据统计,淹没影响土地达到26.70万多亩,征地1.8万亩,搬迁人口超过1.6万人。

2. 具体区域

  • 桂平市南木镇弩滩村:作为工程征地移民安置点之一,弩滩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用于工程建设。
  • 落莲村:位于桂平市南木镇,被征用的380亩土地用于建设移民安置点。
  • 四安村:位于武宣县桐岭镇,曾是十年九涝的村庄,通过大藤峡工程的建设,实现了脱胎换骨。

生活新变化

1. 基础设施改善

  • 交通改善:大藤峡工程建设后,原先狭窄的泥巴路被水泥路替代,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
  • 住房条件:政府为移民提供了新的安置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 公共服务:新建的移民安置点配备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2. 产业扶持

  • 就业机会:政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 产业园区:在移民安置点附近建设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 社会和谐

  • 邻里关系:新的居住环境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 文化活动:政府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移民的精神生活。

案例分析

以下是大藤峡移民安置工作的两个典型案例:

1. 大成塘移民安置新村

大成塘移民安置新村位于桂平市南木镇,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移民安置点。新村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移民们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 四安村

四安村曾是武宣县桐岭镇的一个贫困村,通过大藤峡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从“水沟村”到“宜居乡村”的转变。如今,四安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总结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防洪、航运、发电等基础设施,也为移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机遇。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和移民们的共同努力,大藤峡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