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水电能源的快速发展,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水电站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其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移民安置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揭秘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的新模式,探讨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平衡移民的家园情怀。
一、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的背景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该电站建设涉及移民搬迁约10万人,其中四川省宁南县5万人,云南省巧家县5万人。
二、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新模式
1. 网格化服务管理
巧家县委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将移民安置区划分为多个小网格,由县直单位、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与搬迁群众结对包保,形成网格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产业就业扶持
会东县水电移民后扶发展工作大会明确提出,要聚焦聚力抓好移民就业增收、后扶产业发展和库区安全稳定等工作。通过培训、就业指导等手段,促进移民就近就地就业,提高其生活水平。
3. 互嵌式融合发展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昭通市采取“互嵌式”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
4. 绿色发展理念
巧家县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特色旅游县城为核心,以蒙姑果香古镇、金塘温泉小镇、大寨水电小镇为支撑的城市空间新格局。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平衡发展与家园情怀
1. 重视移民需求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尊重移民的需求,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关注移民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2. 传承文化底蕴
在移民安置区,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底蕴,让移民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家园情怀。
3. 促进就业创业
通过产业就业扶持,帮助移民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其生活水平,使其在新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4. 强化社区治理
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让移民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结论
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新模式在平衡发展与家园情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产业就业扶持、互嵌式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等措施,实现了移民搬迁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未来,我国在水电能源建设过程中,应借鉴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的成功经验,为更多移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